在东港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全过程路面信息化管控”质量控制解决方案首次规模化应用 “智慧交通”助力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

大众日报

2024-10-17 08:43

  近日,由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的“全过程路面技术咨询+全过程路面信息化管控”质量控制解决方案在河北省邢台市省道邢昔线(S321)南段修复养护工程首次得到规模化应用。
  “该方案遵循结构与材料、建设与养护‘两个一体化’原则,在实现路面结构设计功能化、材料设计均衡化、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化的同时,采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通过搭建路面施工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路面施工从原材料生产、运输、摊铺、压实全过程信息化检测、多指标采集、多级预警及全链条质量追溯的信息化管控。近几年来,我们围绕交通强国战略和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总体要求,专门成立了智慧交通中心和‘韩文扬智绘创新工作室’,从交通运输智慧大脑、交通行业信息化、道路智能检评、路域安全与应急保障4个层面发力,推动全省交通运输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林说。
  在交通运输智慧大脑建设项目中,该院智慧交通中心团队全力做好方案设计、建设实施、运行维护等工作,助力形成“综合交通大数据汇聚共享充分、管理服务智能高效、信息化基础支撑保障有力”的交通运输智慧大脑。目前项目正在稳步有序建设中,预计明年投入运行。
  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团队先后建成了“道可道”网、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全过程动态监控系统、道路资产和养护管理系统、基于GIS“云边端”一体化技术全过程综合咨询、山东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管理提升系统等5个平台,从过去的现场监控到现在的远程监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监控质量。
  “尤其是道路资产和养护管理系统,我们利用人工智能、雷达视觉融合、高精动态巡检等前沿科学技术,将车载AI巡查设备、道路资产数字化、智能巡检模型集成于一体,内置多重高精度算法适配道路巡检、自动化检测等业务场景,实现巡检与检测结果的自动量化输出,大幅提升了路面养护、巡查、测量、数据质检和问题上报等业务效率。通过‘实体公路’和‘数字公路’的建设,构建现代化公路基础设施体系,推动从感知映射、风险管控、业务流转到研判决策的全面数字化。”团队工程师杨飞说。
  在道路智能检评层面,该院智慧交通中心研发并应用了路基路面长期性能科学观测、路面服役性能智能感知、道路结构内部损伤无损检评和成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快速评价等4项新技术。
  “在路基路面长期性能科学观测工作中,我们作为全省11个试点观测点的主要技术支撑单位,为各观测试点的建设工作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技术指导。在观测点建设运行过程中,形成了从施工到通车运行的全方位公路路基路面长期性能观测指标体系,即施工期试验观测数据‘零点’指标、环境信息观测指标、荷载信息观测指标、路表信息观测指标和路面结构响应信息观测指标等五大体系,共包括12小项40余子项观测指标。在施工期,通过实验室及现场试验设备建立结构及材料‘零点数据库’;在通车运行期,观测指标不仅包括道路表面观测到的气象环境、道路使用状况、行驶质量、抗滑性能、荷载等信息,还能深入攫取到道路结构内部感知温度、湿度、响应、内部病害、结构层厚度均匀性等信息,从而为道路的设计、建设和养护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研发了应力应变自动触发采集系统,减少了大量无效数据,搭建了科学高效的观测点管理平台,对长期性能观测数据进行智慧管理。”该院智慧交通中心副主任韩文扬说。
  在路域安全与应急保障层面,团队先后与同济大学、山东大学、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申请并挂牌成立了“路域安全与应急保障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通过投资2000多万元引进六自由度驾驶模拟集群系统、自然驾驶实验系统、路域环境模拟实验舱以及气象感知、人因设备,助力科研平台建设,团队系统性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政策研究,国家高速干线公路网安全提升、运营管控与应急处置,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隐患诊断、安全设计与评价,智慧道路交通技术及其在道路安全保障中的应用,基于交通行为与事故大数据的主动安全,道路基础设施安全韧性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依托六自由度驾驶模拟集群系统,针对“人”“车”“路”“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搭建数字孪生场景、获取模拟驾驶数据,开展国省干线公路新改扩建项目安全学科研究以及施工图阶段交通安全评价等技术服务工作。依托自然驾驶实验系统,针对交工阶段、运营期干线公路项目,开展交工阶段安全评价以及运营期路网安全设施后评估工作。团队积极服务省交通运输厅,以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在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开展交通安全设施实施效果后评估,努力打造部级公路安全精品路。团队密切联系省公安厅、省交警总队以及各市交警支队,针对省政府挂牌督办的交通事故路段,开展隐患排查技术服务工作,注重交通事故预防,研发智能诱导防撞桶、微波雷达感知爆闪灯,用于交叉路口,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近年来,团队承担并完成各类科研与技术服务项目20余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湖南省科学技术奖、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等各级科技奖励20项,编写国家标准1部、地方及行业标准7部,授权发明专利3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5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

作者:丁相伟

编辑:丁相伟 王倩 费洪涛 闫晓晖

满意

0

基本满意

0

不满意

0

打开“在东港”看评论

相关资讯